海峡导报采访我校影视与传播学院教师 谈当下演艺形态的内涵与创新

曲终人不散

明星演唱会今年超50场

来源:海峡导报 2024-12-03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个人的名字火遍厦门。刀郎,带着他的《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在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凤凰体育馆,连唱两场。

有多火爆?前期火热的门票销售,场内一万八千人,场外“十万八千人”,足见这场演唱会的影响力。今年以来,厦门开启“周周都有演唱会”的火热模式,演出活动一场又一场,“演唱会经济”这个当下热词,正在厦门爆发着让人不容小觑的能量。

全城充满浓浓的“文化范”。连日来,导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全国各地的歌迷来到厦门,“演唱会+文旅”劲掀消费热潮,交通、餐饮、住宿、零售等顺势形成消费链,凸显“乘数效应”。“曲终人不散”,如何让“流量”变“留量”,成为文旅经济发展新的发力方向。

……

专家观点

有内涵有创新的演艺形态从不会被市场冷落

郭肖华(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对于去年以来厦门火爆的演艺市场,令郭肖华印象最深的是舞剧《红楼梦》和音乐剧《爱情神话》。“两部作品都是典型的IP衍生,前者的魅力在于篇章解构和舞台美学的诗意呈现,全国巡演一票难求;后者通过舞台的装置、音乐的桥段和戏剧的渲染,丰富了人物形象,强化了上海风情,比电影更具感染力。”郭肖华直言,音乐剧、舞剧市场一直都是年轻女性消费群占主导,所以这两类演艺作品大多是大男主的戏份,年轻女性甚至会为某一卡司一刷、二刷、三刷某个剧目,这种“饭圈文化”在催生市场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些怀旧题材的音乐会、歌星演唱会,也能吸附与歌手、作品同时代的观众为情怀买单。此外,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喜爱富有创新和实验价值的沉浸式小剧场音乐剧、话剧、多媒体剧。

郭肖华说,演艺既是艺术的科普和传播,也是情怀与情绪的共鸣和共享,真正有内涵、有创新的演艺形态从来不会被市场冷落。在未来,观众们总会为艺术高雅、情绪释放和情感疗愈买单,这样的举动不关乎职业、身份和年龄,能赢得观众的一定是内容创作。

原文链接:http://epaper.taihainet.com/html/20241203/hxdb747887.html